工業使用的鋼鐵材料中非合金鋼占有重要地位。碳質量分數在0.0218%~2.11%范圍內的鐵碳合金為碳素鋼。碳素鋼除以鐵、碳為主要元素外,還含有少量的錳、硅、硫、磷等常存雜質。由于碳素鋼容易冶煉,價格低廉,工藝性好,具有較好的使用性能,能滿足許多場合的需要,因而在機械工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
鋼是通過鐵礦石、生鐵或廢鐵冶煉而來的,由于原料和冶煉工藝的原因,碳素鋼中除鐵與碳兩種元素外,不可避免地還存有雜質元素。對鋼的性能影響較大的雜質元素有錳、硅、硫、磷等四種,稱為常存雜質。它們對鋼的性能有一定影響,尤其是后兩種,是生產中需要嚴格控制、經常檢查的雜質。
1.錳的影響
碳素鋼中的錳主要是煉鋼時用錳鐵給鋼液脫氧而殘余在鋼中的。錳有較強的脫氧能力,可以清除FeO,降低鋼的脆性。錳還可以與鋼中有害雜質硫形成MnS,從而降低S對鋼的危害,提高熱加工的工藝性。大部分錳溶入鐵素體,形成置換固溶體,也能部分溶入Fe3C中,形成合金滲碳體,它們都能起強化作用。但是含錳量過高易使鋼的晶粒粗大。總的說來錳對鋼是有益的。在一般碳素鋼中錳的質量分數控制在0.25%~0.8%范圍內。對于某些碳素鋼為提高其性能將雜質錳的質量分數提高到0.7%~1.2%,稱為錳質量分數較高的碳素鋼。
2.硅的影響
硅主要來自原料生鐵及硅鐵脫氧劑。硅比錳的脫氧能力強,可使鋼液中的FeO變成爐渣脫離出來,從而提高鋼的品質。硅能溶入鐵素體,提高鋼的強度、硬度,但會降低鋼的塑性和韌性。
另一方面,硅使Fe3C穩定性下降,促進Fe3C分解生成石墨。若鋼中出現石墨會使鋼的韌性嚴重下降,產生所謂的“黑脆”。所以,作為有益雜質,硅在非合金鋼中一般控制在0. 4%以內,特殊需要可降至0.03%。
3.硫的影響
雜質硫主要來源于礦石和燃料。硫不能溶入鐵中,它主要與鐵形成熔點為1190℃的FeS,FeS又與γ-Fe形成共晶體(Fe+FeS),其熔點僅是985℃,這一溫度低于鋼的熱變形加工溫度(1000~1200℃),在進行熱變形加工時,分布在晶界處的共晶體處于熔融狀態,易使鋼在熱變形加工中沿晶界開裂,表現出所謂“熱脆性”。如果鋼液脫氧不良,含有較多的FeO,還會形成( Fe+FeO+FeS)三相共晶體,熔點更低(940℃),危害性更大。因此,鋼中的硫含量越少,鋼的品質越好。硫的含量常被用作衡量鋼材質量等級的重要指標之一。一般情況下,鋼中的硫質量分數低于0. 045%,如果要求更好的質量,則含量限制更嚴格。
4.磷的影響
磷也是由礦石帶到鋼中的。磷可以固溶到鐵素體(固溶度<0.1%)中起強化作用,提高鋼在室溫時的強度。但是,磷也易與鐵形成極脆的化合物Fe3P使鋼的塑性和韌性顯著下降,且溫度越低脆性越大,這種現象通常稱為鋼的“冷脆性”。此外,磷還使鋼的焊接性降低。因此,磷也是衡量鋼材品質的指標之一。若無特殊需要,鋼中的磷質量分數最多不超過0. 055%。有時候硫和磷含量也被適當增加,用于提高某些合金鋼的可加工性。此外,炮彈鋼中加入一定量的磷,可使炮彈爆炸時產生更多彈片,使之有更大的殺傷力。磷與銅共存還可以提高鋼的耐大氣腐蝕性能。
除了這些常存雜質元素之外,在煉鋼過程中,還有少量非金屬雜質(O、H、N等)進入鋼液中,都會降低鋼的力學性能。因此,也要加以嚴格控制。